当前位置

新闻 > 媒体报道

中海信:打造园区转型升级的时代样本

时间:2013-11-01 点击:4505



在龙岗区产业布局的版图上,26个创新型产业园区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散落其间。至“十二五”末,这些园区将吸引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入驻,实现年新增产值2000亿元以上。



为真实记录园区运营者及园区和园内企业的转型发展历程、转型升级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生动讲述园内企业家、科技人才在龙岗追寻梦想的创业故事,本报从今日推出“走基层,龙岗园区(企业)行”系列报道,以独特视角和清新文风为读者呈现一个个园区运营者、园区及企业与众不同的转型发展轨迹以及创业者的梦想之路。


从低端的中海信老工业园,到高端的大体量产业载体中海信IHC(中小企业上市服务综合体),作为两个园区的运营者,中海信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运营园区的理念和模式有着怎样的转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海信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园区转型升级之路?其独特经验对其他园区运营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布吉街道布澜大道的中海信IHC,通过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转变运营观念??


从传统园区,到高端载体;从不设“门槛”,到择优引进


气派的现代化办公大楼,人性化、精装修的人才公寓,设施完善的体育中心……走进中海信IHC,这个已容纳12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大家庭”,让记者处处感受到无限生机和活力。


“明年建成的园区三基地将成为中小企业上市总部基地,配套环境更高端。”中海信公司总裁郑达林说,包括图书馆、商务酒店,4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和10万平方米的生态园林……


在中海信IHC总部中心大楼20层的办公室里,郑达林与记者聊起了2003年建成、位于南湾街道下李朗社区的中海信老工业园。“它就是一个传统工业园,综合配套不足,建筑容积率低,无法高效利用土地。”郑达林说,当时中海信公司没有界定招哪一类企业,纯粹是招商。


然而,爱思考的郑达林从那时起已与政府各产业部门、社会专业机构以及深圳做产业和研究的人士探讨,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运营园区?“从企业发展角度,必须要有全新发展思路,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企业长远发展。”


转折发生在2006年至2008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实体经济,尤其重视占全国企业数量99.3%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深圳面临土地资源难以为继的局面。2006年,深圳开始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2008年提出转移高耗、低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不想仅靠出租和被动地等土地和物业增值来发展”的中海信公司,从一系列变化中抓住了机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优质中小企业打造高端产业载体”这一新的园区运营理念指引下,2008年,中海信IHC初期建成并开始招商。


当时,园区周围各项配套非常落后,为把优质中小企业引进来,中海信下了不少工夫:为解决交通难,每年投资30万元,每天安排2辆大巴接送企业员工;为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公司建起人才公寓、体育中心、员工食堂、地下车库,引进超市……


“梧桐树”栽下了,还要把“金凤凰”引进来。中海信用一年多的时间选择和引进了一批成长性好、自主创新性强的优质企业,进行精心孵化和培育。2011年,园区成为全市首个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目前,这里集聚了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嵌入式软件、电子信息等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121家,包括成功研制全国首个“人工角膜”产品的深圳艾尼尔角膜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国际国内行业领域内的领跑企业。2013年,上市培育基地销售额预计达50亿元,年纳税额近3亿元。


创新服务体系??


从单一服务,到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


“不是把优质企业引进来,你就能把园区做好。”郑达林说,“做园区,核心竞争力在服务。”


除了为园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中海信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不再像老工业园一样为企业提供发展中某个环节的单一服务,而是以中小企业需求为核心,让企业在中海信IHC享受到“化蛹成蝶”全过程所需要的服务。


“这栋楼是孵化区,那栋是产业服务中心,现在的位置是总部经济中心……”中海信公司营销总监季炜年说,中海信IHC不仅打造了包括“企业孵化区、产业加速区、总部功能区、人文居住区、综合配套区、公共服务区”在内的产业综合体,而且形成了包括“孵化服务、专业咨询、投融资、公共技术平台、行政审批、政策咨询、上市培育、个性化订单”等八大服务内容的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提供从孵化创业到上市总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企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


资金不足和人才短缺,是摆在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路上的难题。“园区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了信用贷款、担保融资、订单融资、互助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方便企业直接融资。”中海信公司产业服务中心经理丁贤林说,园区还引入多家创投机构,入股优质企业,并通过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方式,搭建外部投资者与园区企业之间的平台。园区还设有人才工作站,通过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引才。


“深圳中小企业有50多万家,上市和拟上市企业比例很大,需要很多发展空间。”郑达林说,随着深圳空间资源越来越少,就需要打造一种大体量、资源共享的产业载体。在市、区政府支持下,中海信IHC中小企业上市总部基地正在建设中,将于明年投入使用,这是深圳首个以“竞地价、限房价”方式获取土地的项目,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产业发展空间。其中一部分可以分割出让给上市和拟上市企业,让它们有合法产权,可以长远发展,从而在节约土地的同时,把企业的资金和项目留在深圳。


据悉,中海信IHC整体建成后,将引进专业服务机构逾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逾700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逾2万名,年销售额逾650亿元,纳税额逾33亿元,将打造成为全国中小企业上市总部集聚地、国家上市企业培育发展示范园区。


转变运营模式??


从“单兵作战”,到“三方”共建;从租赁关系,到创业伙伴


“园区不能封闭起来‘单兵作战’。”郑达林说,中海信IHC实行园区、政府、专业机构三方共建模式。园区负责具体操作,遇到问题及时与政府沟通互动,政府部门会第一时间把大的产业导向、宏观政策、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带到园区来。


郑达林说,民营企业还要借助现代服务业和专业机构力量,通过整合资源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目前,园区有包括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国信证券、大华会计、金杜律师、建设银行等在内的一大批合作机构,可基本解决中小企业整个发展历程中的问题。


“我们以培育中小企业上市为目标,同时,也要使公司做大做强。”郑达林说,在10年摸索中,中海信开创了一条“园区与企业共成长”的发展之路。中海信成立了两个创投公司,投资园区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产权换股权、租金换股金、资本换股本”的灵活方式,投资中小企业。目前,已投资10余家成长性好、自主创新性强的中小企业。


郑达林说,通过这种模式,园区与企业不再是简单的租赁关系,而成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创业伙伴。


“中海信IHC的成功在于,打造了为企业服务的完整链条。”龙岗区科创局局长陈广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模式在全区是惟一一家,其他园区运营商都没有自己的创投公司。没有自己的投资机构的园区,往往会追求租金、售价的最大化;而自有创投机构的园区,则可通过投资某个项目来获取比租金更多的收益。


分享到: